• English 协同办公 内网 ARP 邮箱登录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单位概况
      所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青海盐湖所)坐落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此地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四面环山、三川会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中国夏都”之美称。青海盐湖所创建于1965年3月,在我国著名化学家柳大纲院士和著名地质学家袁见齐院士的带领下开始了柴达木聚宝盆的系列勘察与研究,迄今为止依然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盐湖研究的科研机构。青海盐湖所分别于1981和1997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无机化学、地球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专业,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盐湖所)创建于1965年。青海盐湖所立足世界盐湖科技前沿,既面向国家对农用钾肥,锂、硼、镁等重要原材料及高端产品的战略需求,又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从事盐湖成因与演化、盐湖资源与化学,以及盐湖...

      现任领导
      • 副所长(主持工作):郑诗礼
      • 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王建萍
      • 副所长:冯海涛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勇刚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科研部门
      •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 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

      • 盐湖地质与环境实验室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管理部门
      • 所办公室
      • 党委办公室
      • 科技处
      • 人事教育处
      • 资产财务处
      支撑部门
      • 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所级中心)
      • 文献情报与编辑部
      • 青海中科盐湖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 甘河中试基地
      • 后勤服务中心
      • 西安二部
  • 科研成果与转化
      概况介绍

        青海盐湖所自1965年建所四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盐湖资源开发与应用基础研究, 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盐湖基础数据和资料,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为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建所以来共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取得各项科研成果33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包括:

      (一)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盐湖化学研究领域,建立了我国盐湖化学理论体系。

      (二)率先开展了适合我国盐湖资源特点的资源开发工艺研究

      (三)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钾肥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青海盐湖所见证和积极参与了中国盐湖钾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整个创业过程;柴达木察尔汗盐湖卤水动态及自动观测研究又为百万吨钾肥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撑。

      (四)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盐湖地质学研究领域,建立了我国盐湖地质学理论体系。

      (五)完成了我国盐湖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六)为青藏铁路盐湖区段铁路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青藏铁路盐湖区段路基稳定性的研究解决了铁路穿越盐湖区的工程问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投资。

      • 获奖信息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成果转化

  • 人才队伍
      院士专家

      柳大纲

      高世扬

      张彭熹

      •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人才招聘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诚邀海外英才申报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综合服务岗位拟递补聘用人员公示
  • 合作交流
    • 交流动态
    • 国际会议
    • 科技合作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招生通知
      • 研究生学位公告
      • 文档下载
    • 夏令营
    • 表彰奖励
    • 学生风采
      • 研究生会
      • 研究生活动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组织设置
      • 党委
      • 纪委
      • 工会
      • 职代会
      • 团委
    • 工作动态
    • 文化活动
    • 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
    • 党务指南
    • 科学家精神
    • 科研诚信
    • 研究所形象标识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English
  • 内网
  • 邮箱登录
  •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单位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院所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部门
      •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 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
      • 盐湖地质与环境实验室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管理部门
      • 所办公室
      • 党委办公室
      • 科技处
      • 人事教育处
      • 资产财务处
    • 支撑部门
      • 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所级中心)
      • 文献情报与编辑部
      • 青海中科盐湖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 甘河中试基地
      • 后勤服务中心
      • 西安二部
  • 科研成果与转化
    • 概况介绍
    • 获奖信息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成果转化
  • 人才队伍
    • 院士专家
    •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科研骨干
    • 特别研究助理及博士后
    • 人才招聘
  • 合作交流
    • 交流动态
    • 国际会议
    • 科技合作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招生通知
      • 研究生学位公告
      • 文档下载
    • 夏令营
    • 表彰奖励
    • 学生风采
      • 研究生会
      • 研究生活动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组织设置
      • 党委
      • 纪委
      • 工会
      • 职代会
      • 团委
    • 工作动态
    • 文化活动
    • 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
    • 党务指南
    • 科学家精神
    • 科研诚信
    • 研究所形象标识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新闻中心
    • 科研进展
    • 合作交流
    • 学术活动
    • 媒体扫描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学图片
  • 其它功能
    • 通知公告
    • 专题
      • 六十年所庆
      •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学法普法专栏
      •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 青海盐湖所成立五十周年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学习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
      • 柳大纲奖
      • 四十年所庆
    • 平台建设
    • 服务链接
      • 文献资源
      • 公共技术中心
      • 《盐湖研究》投审稿系统
      • 机构知识库
      • 科学传播
      • 视频播放
      • 所长信箱
      • 纪检信箱
      • 院网站
      • 政府网站
      • 地方科技
      • 新闻媒体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新闻中心
  • 科研进展
  • 合作交流
  • 学术活动
  • 媒体扫描
图片新闻
首页 新闻动态图片新闻
  • 青海盐湖所在抗腐性氯氧镁水泥应用研究中获得新突破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盐湖钾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盐湖地区提钾副产氯化镁严重制约着当地资源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副产的氯化镁主要以水氯镁石的形式堆放或以老卤的形式排放返回盐湖,这不仅造成了盐湖镁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湖区资源赋存状态和开发环境,成为制约盐湖钾、锂、硼等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的“瓶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盐湖钾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盐湖地区提钾副产氯化镁严重制约着当地资源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副产的氯化镁主要以水氯镁石的形式堆放或以老卤的形式排放返回盐湖,这不仅造成了盐湖镁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湖区资源赋存状态和开发环境,成为制约盐湖钾、锂、硼等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的“瓶颈”。   目前,盐湖氯化镁主要用于生产氢氧化镁、金属镁及镁合金、镁化合物晶须等,但是年利用率不足100万吨。而盐湖氯化镁无需精加工可直接用于氯氧镁水泥(MOC),因此,以MOC为胶凝相的混凝土可“直接”消耗“富存”氯化镁,广泛应用到建筑和交通领域。尤其,在盐湖当地应用MOC混凝土于路面可凸显其抗盐卤、抗冻等性能优势。在西部盐湖地区研究MOC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不仅 “变废为宝”,为解决氯化镁的大宗利用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且“因地制宜”,为盐湖地区道路设施建设提供了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   针对上述问题和意义,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肖学英研究团队通过浸泡(老卤、原卤和海水)实验,发现三种浸泡方案中的MOC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有很好的保留。MOC试件在特定水环境浸泡180天后, 5·1·8相的含量相较于空气中养护同龄期试件高,证明了MOC试件在老卤和原卤中浸泡后强度保留相大于100%的结果。从微观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验证了MOC砂浆及混凝土表现出较好的抗盐卤腐蚀性。结合室内试验研究团队成功将MOC混凝土应用于高寒、高盐渍地区工程建设中。从实际应用看出,MOC混凝土在西部高寒、高盐渍地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这不仅推动了盐湖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而且为高寒、高盐渍地区建筑材料的应用拓宽了思路。详细内容参见《盐湖研究》2018年第3期“研究亮点”7-13页。 MOC试件在4种不同卤水环境中浸泡的强度保留相 MOC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曲线 卤水调节系统    
    2018-11-09
  • 对氢氧化铝基锂吸附剂从卤水中吸附锂的机理新认识
    锂是一种具有强电化学活性的金属元素,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能源和战略资源,被称为“推动世界进步的能源金属”。卤水锂资源占全球锂资源总量约2/3,以含锂卤水为原料制备锂产品比用锂矿石为原料制备锂产品成本低,含锂卤水提锂越来越受关注,近年卤水提锂技术取得明显革新与进步,卤水提锂企业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锂是一种具有强电化学活性的金属元素,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能源和战略资源,被称为“推动世界进步的能源金属”。卤水锂资源占全球锂资源总量约2/3,以含锂卤水为原料制备锂产品比用锂矿石为原料制备锂产品成本低,含锂卤水提锂越来越受关注,近年卤水提锂技术取得明显革新与进步,卤水提锂企业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高盐卤水中微量锂与钾、钠、镁、钙等常量元素伴生,对于锂含量低、镁锂比高的盐湖卤水,直接应用沉淀法等方法难度大、成本高,而吸附法是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之一。氢氧化铝基锂吸附剂是采用吸附法从盐湖卤水中提锂时唯一得到产业化应用的吸附剂,该吸附剂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适中,选择性和循环使用性能较好,制备成本低。虽然氢氧化铝基锂吸附剂在盐湖卤水提锂中已经得到了产业化应用,但对吸附机理并不十分清楚。 
      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吴志坚研究团队针对氢氧化铝基锂吸附剂的制备、吸附性能、吸附机理和吸附分离工艺开展了工作,综合分析了氢氧化铝基锂吸附剂的制备、吸附和脱附性能、吸附剂吸附与脱附后的结构与形貌变化,深入分析了吸附机理。锂离子很可能是以裸离子的形式进入氢氧化铝层内的八面体空腔内而被吸附,为平衡电荷,氯离子进入层间。筛分效应和锂离子与其它离子水合作用的差异是吸附剂对锂有较好选择性的主要原因。虽然Mg2+与Li+的裸离子半径很接近,但Mg2+所带电荷是Li+的两倍,两种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Mg2+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结合更紧密的络离子[Mg(H2O)6]2+,而Li+与水分子之间只能形成水合数为5的水和离子,Mg2+水合作用的自由能比Li+的要大4倍。在被吸附的过程中,Li+比Mg2+更容易摆脱水分子而被吸附。详细内容参见《盐湖研究》2018年第3期“研究亮点”1-6页。 
          
      三水铝石八面体结构(a: (100)面投影,b: (001)面投影) 
        图片引自:Isupov V P, Chupakhina L E, Mitrofanova R P, et al. Synthesis,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aluminium hydroxid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J]. Chemistr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0, 8: 121-127.

      吸附剂XRD图(a、b、c分别对应吸附前、吸附后、洗脱后的吸附剂) 
      图片引自:董茜, 李燕杰, 朴香兰, 等. 铝盐吸附剂从盐湖卤水中吸附锂的研究[J]. 稀有金属, 2007, 31(3): 357-361. 
     
             
        
        
     
    2018-11-09
  • 青海盐湖所积极探索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工程应用新模式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近些年由于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及使用,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开发低污染排放、性能稳定的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成为我国能源领域技术的关键。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节能技术,近年来引起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其核心关键是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的相变储能材料。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周园研究团队通过综合研究提升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性能及拓宽应用范围。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近些年由于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及使用,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开发低污染排放、性能稳定的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成为我国能源领域技术的关键。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节能技术,近年来引起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其核心关键是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的相变储能材料。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一种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原料丰富、储热密度高、环保、价格低等优点,在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工业余废热的利用、跨季节储热采暖、智能温室、食品储存保鲜、轻纺行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但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过冷、相分离、非协调性熔解、热传效率低(热导率低)、体积变化、循环稳定性、结晶速率慢以及热化学稳定性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周园研究团队通过综合研究提升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性能及拓宽应用范围。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溶液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对影响熔盐相变温度的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添加剂中阳离子;通过将Al2O3纳米粒子引入到CaCl2·6H2O相变材料体系中,采用SrCl2·6H2O和Al2O3纳米粒子作为成核剂,证实利用纳米粒子成核剂“协同效应”可实现降低或消除过冷;将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可提高水合盐相变材料的热导率且提升其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通过真空吸附、表面包覆构筑CaCl2·6H2O/硅藻土/石蜡微纳核壳结构相变储能材料,验证了微纳核壳结构的“限域效应”和“核壳效应”对材料相变性能和热稳定的协同提升。这种研究思路对于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内容参见《盐湖研究》2018年第2期“研究亮点”9-15页。
     
    纳米粒子对CaCl2·6H2O相变材料过冷度的影响

    六水氯化钙,复合材料和包覆的复合材料在循环中焓值变化 (a)相变焓值 (b)相变温度
     
     
    2018-08-28
  • 基于盐湖资源的硝酸熔盐储能材料性能研究获得新进展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作为新兴的能源技术,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能源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推进“节能提效”战略的主要技术领域。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王敏研究团队以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产的钾盐、钠盐、镁盐等为原材料,开展了熔盐储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以盐湖资源为原料,创建了二元及多元硝酸盐体系熔盐储热材料的制备技术,探索了提高比热、导热等熔盐性能的热物性参数,掌握了提高硝酸盐熔盐体系最高使用温度、降低其熔点的工艺方法,取得了多组分硝酸盐体系的相图数据,并已建立了一套能够预测体系熔点的数据模型,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基础。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作为新兴的能源技术,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能源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推进“节能提效”战略的主要技术领域。作为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核心技术,储热材料的选择与制备尤为重要。熔融盐以热容大,粘度低,蒸汽压低,宽温等诸多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光热发电储能材料的首选。 
      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青藏高原尤为突出。青海省年太阳总辐射量在2000kWh/m2以上,年日照时数在3200小时以上,同时具备电网接入、冷却水源、大量的荒漠化土地等条件,十分适合建设大型太阳能光热发电站。青海省盐湖富含钾、镁、钠等盐类,矿产资源丰富,可以降低相关相变储能材料的生产成本,将有利于推进太阳能的规模化发展、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 
      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王敏研究团队以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产的钾盐、钠盐、镁盐等为原材料,开展了熔盐储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以盐湖资源为原料,创建了二元及多元硝酸盐体系熔盐储热材料的制备技术,探索了提高比热、导热等熔盐性能的热物性参数,掌握了提高硝酸盐熔盐体系最高使用温度、降低其熔点的工艺方法,取得了多组分硝酸盐体系的相图数据,并已建立了一套能够预测体系熔点的数据模型,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硝酸镁,制备了低熔点的三元熔盐储能材料;并将碳纳米管引入到硝酸盐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其导热性能。这不仅为硝酸熔盐储热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在光热发电的应用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详细内容参见《盐湖研究》2018年第2期“研究亮点”1-8页。 

       300℃下MWCNTs掺杂Solar Salt复合材料的拉曼光谱 

    两种不同纯度NKM的热物性:(a)工业级三元盐TG-DSC;(b)高纯三元盐TG-DSC;(c)密度;(d)粘度;(e)比热;(f)导热系数
     
     
     
     
     
     
     
     
    2018-08-28
  • 国内数据量最大的盐湖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库建成
    7月9日,在科技部基础专项、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历时6年建成的中国盐湖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库正式通过科技部验收,标志着我国数据量最大的盐湖资源与环境科学基础数据共享系统正式建成。
      7月9日,在科技部基础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历时6年建成的中国盐湖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库正式通过科技部验收,标志着我国数据量最大的盐湖资源与环境科学基础数据共享系统正式建成。 
      中国盐湖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库共包含六个专题子库:即盐湖基础信息数据库、盐湖资源数据库、盐湖环境数据库、盐湖资源开发状况数据库、盐湖影像数据库和盐湖多媒体数据库。含有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和多源数据集成而来的我国近1000个盐湖的基本信息数据、1977-2013年多期盐湖数量、面积、气象、盐湖分布区landsat卫星影像原始数据、盐湖区表生环境现状、盐湖水量、盐湖类型、盐湖资源种类、盐湖卤水化学数据集、盐湖卤水相化学数据集、盐湖晶间卤水水文地质数据集、盐湖固体盐类资源数据集、盐湖多媒体数据集、2013年盐湖分布区社会经济数据集、高分影像数据集等共十二大类数据,数据量约达570多G。 
       该数据共享平台的建成,为盐湖科学数据的共享提供了基础支撑.未来数据中心将继续在建设更多专题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盐湖科学全领域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融合及数据应用研究,实现盐湖科学跨域的全面科研协同,并从资源安全及优化配置、综合管理决策、可持续发展等角度,为地方政府、盐湖产业和公众提供盐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为盐湖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8-07-09
  • 青海盐湖所提出“凹口凸”钾盐成矿模式与找钾方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钾肥已成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钾肥消费量也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在8.6%左右。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开采第四纪盐湖卤水生产钾肥,钾肥产量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50%-60%,钾盐长期被列为紧缺的七大宗矿产资源之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钾肥已成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钾肥消费量也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在8.6%左右。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开采第四纪盐湖卤水生产钾肥,钾肥产量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50%-60%,钾盐长期被列为紧缺的七大宗矿产资源之一。 
      钾盐成矿最基本的控制条件是地球表生环境中的“构造-物源-气候”三要素,其中构造是前提,物源是必要条件,气候要素对成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基于上述成盐条件的耦合关系,国外学者们提出了“沙洲模式”、“预备盆地模式”以及“异常钾盐蒸发岩”沉积模式。通过中国盐湖及钾盐资源的调查,国内学者提出了“高山深盆”、“高山深盆振荡干化,分离盆地同步分异”、“含水墙”和“二层楼”等成盐成钾模式。这些成钾模式从蒸发岩矿床控制条件方面对成钾规律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关于钾盐沉积后期变化和钾矿空间赋存规律及形态变化研究较少。 
      盐湖地质与环境实验室山发寿研究团队通过综合研究对比国内外固体钾盐沉积及后期变化特征,得出钾盐沉积前期受盆山地形决定,钾盐沉积于盆地汇水中心,赋存在“凹”形态盐岩体的洼地;钾盐沉积过程中因重力分异导致上覆碎屑盖层下降,比重轻的盐岩及钾盐向上隆起,盐岩体形成“口”形态;钾盐埋藏后期随构造活动的挤压和推覆,盐岩及钾盐进一步向上凸起,盐岩体呈“凸”形态盐背斜。基于青海察尔汗盐湖钾镁盐、老挝钾盐和西班牙钾盐等矿床特征提出了“凹口凸”钾盐成矿模式(如下图),蒸发岩沉积形态的变化决定钾盐最终的赋存空间。通过盆山周边地质及综合地球物理资料解译,研究目标区域内盐岩体剖面沉积形态,可预测钾盐埋藏位置,对具体找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上图为青海察尔汗盐湖达布逊区段盐岩平面分布形态及盐岩体沉积剖面图,呈现“凹”形态的“盐锅或盐盆”;下图A-B为老挝赛塔尼农刀矿床的地质特征剖面图,呈现“口”形态“盐透镜体”,图C-D为老挝万象盆地班海钾盐矿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钾矿床,呈现“凸”形态的“盐背斜”。详细内容参见《盐湖研究》2018年第1期“研究亮点”1-6页。
     
     
     
     
     
     
     
     
     
     
     
    2018-05-07
  • 柴达木盆地盐湖锂矿床成矿过程及分布规律新认识
    柴达木盆地以蕴藏丰富石油天然气和盐湖等矿产资源闻名于世。柴达木盆地盐湖蕴藏230万吨锂,集中分布在别勒滩、东西台等四个盐湖,占我国卤水锂资源总量的80%,战略资源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在各国新能源战略中锂的地位显著、价格飙升,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迅猛增长。因此,盐湖卤水提锂备受关注,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工程化步伐有所加快。由于长期偏重盐湖钾矿资源勘探开发的历史原因,对盐湖锂矿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和认知缺乏应有深度,以致在大规模开采含钾卤水时忽视了对共生含锂卤水的有效保护,锂矿资源有流失的危险。    柴达木盆地以蕴藏丰富石油天然气和盐湖等矿产资源闻名于世。柴达木盆地盐湖蕴藏230万吨锂,集中分布在别勒滩、东西台等四个盐湖,占我国卤水锂资源总量的80%,战略资源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在各国新能源战略中锂的地位显著、价格飙升,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迅猛增长。因此,盐湖卤水提锂备受关注,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工程化步伐有所加快。由于长期偏重盐湖钾矿资源勘探开发的历史原因,对盐湖锂矿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和认知缺乏应有深度,以致在大规模开采含钾卤水时忽视了对共生含锂卤水的有效保护,锂矿资源有流失的危险。 
      盐湖地质与环境实验室余俊清研究团队,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中部富锂盐湖卤水和补给水体元素含量、入湖水体流量、流域构造和地貌学、盐湖盐层沉积年代学等综合研究,丰富了盐湖锂矿床成矿过程和分布规律认识,并提出现有开采模式下需加强资源保护。概括来讲:⑴昆仑山高温热泉群含锂泉水长期注入洪-那河水流入终端盐湖,蒸发富集成矿(图1);⑵洪-那河水早期主要流向别勒滩,在山前冲积扇向北推进、扇前河改道北流后,方才形成含锂河水当前分配格局(图2),解释了别勒滩锂矿在研究区储量最大的原由;⑶锂的来源与新生代火山喷发岩、深部岩浆房、昆仑大断裂活动有关,含锂热水持续远程输送至盐湖是成矿的地貌和水文气候动因;⑷企业应当根据锂的分布规律和矿床特征,迅速转变钾肥生产模式,有效避免锂的流失。
        在实施大规模抽卤及生产钾肥后如何依据研究区锂的分布规律和矿床特征,确保珍贵盐湖锂矿资源的有效保护,过去和现在都是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该项研究对盐湖企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图1 十字星指示水热场位于布喀大阪山麓昆仑大断裂活动断层交汇地带,含锂热水经由150个热泉口喷涌地表形成湖泊并注入洪水河。 
       
      图2 洪-那河山前冲积扇、扇前河-台吉乃尔河、台吉乃尔河冲积扇、乌图美仁河,以及终端盐湖一里坪、东台、西台、别勒滩(包含涩聂湖)。详细内容参见《盐湖研究》2018年第1期“研究亮点”7-14页。
     
     
     
     
     
     
    2018-05-07
  • 青海盐湖所喜获第十九届 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12月13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青海盐湖所核心专利“从盐湖卤水中分离镁和浓缩锂的方法”被授予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该项获奖发明涉及一种从盐湖卤水中分离镁和浓缩锂的方法,适用于含镁锂盐湖卤水和盐田浓缩含镁锂老卤中镁、硼酸根、硫酸根与锂的分离,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镁和其他杂质分离的难题,突破了行业技术瓶颈,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盐湖提锂行业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2月13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青海盐湖所核心专利“从盐湖卤水中分离镁和浓缩锂的方法”被授予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该项获奖发明涉及一种从盐湖卤水中分离镁和浓缩锂的方法,适用于含镁锂盐湖卤水和盐田浓缩含镁锂老卤中镁、硼酸根、硫酸根与锂的分离,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镁和其他杂质分离的难题,突破了行业技术瓶颈,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盐湖提锂行业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得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认可,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参选专利需得到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机构、各有关全国性行业协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推荐,由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审批才可授予奖项。

    大会现场

    合影
     
     
     
    2017-12-15
  • 刘伟平调研青海盐湖所
    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伟平调研青海盐湖所。在青海省副省长王黎明,兰州分院院长、分党组成员王涛,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以及青海盐湖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吴志坚的陪同下,刘伟平一行首先参观了青海盐湖所分析测试中心和盐湖科技展厅,了解了青海盐湖所的历史沿革、学科发展、科研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  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伟平调研青海盐湖所。   在青海省副省长王黎明,兰州分院院长、分党组成员王涛,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以及青海盐湖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吴志坚的陪同下,刘伟平一行首先参观了青海盐湖所分析测试中心和盐湖科技展厅,了解了青海盐湖所的历史沿革、学科发展、科研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随后,谢铭主持召开了由青海盐湖所和西北高原生物所的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办主任、支部书记、科研人员代表参加的研究所创新发展与人才工作座谈交流会。   会上,西北高原生物所所长张怀刚,青海盐湖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吴志坚、党委书记王萍先后汇报了研究所整体情况、“一三五”规划推进实施和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研究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涛介绍了西北研究院特色所(群)的建设情况,总结了西北研究院自筹建以来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汇报后,刘伟平还和与会人员就科研项目管理、实验平台建设、人才稳定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思考和建议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听取汇报和交流后,刘伟平针对两所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和建议:一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学深悟透、学出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发挥好战略科技的力量,服务好国家战略,为青海、甘肃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争做贡献。   二是组建西北研究院是院党组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一年多来,西北研究院领导班子认真落实院党组决策部署,工作很有成效。希望西北研究院结合西北地区发展的特色优势,抓住发展时机,深层次思考和谋划未来长远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院党组的决策部署上。刘伟平强调,对于目前面临的困难,西北研究院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国家战略,找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切合点,充分发挥自已的特色和优势,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在新一轮国家创新发展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   三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务必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研究所党委要发挥好政治核心保障作用,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科技攻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意识,只有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树立起来,才能在“两学一做”的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我们的科研实践,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从而增强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造福人民的精神动力。     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房自正,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徐冬陪同调研。 刘伟平发表讲话王涛介绍西北研究院建设情况谢铭主持座谈会张怀刚汇报西高所相关工作情况吴志坚汇报青海盐湖所相关工作情况王萍汇报青海盐湖所党建工作情况会议现场会议交流与探讨刘伟平参观青海盐湖所展厅刘伟平参观青海盐湖所分析测试中心     
    2017-09-21
  • 张涛调研青海盐湖所
    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调研青海盐湖所。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戴博伟、青海科技厅副厅长许淳、中科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兼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党委书记谢铭陪同调研。  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调研青海盐湖所。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戴博伟、青海科技厅副厅长许淳、中科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兼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党委书记谢铭陪同调研。   张涛一行首先参观了盐湖资源化学分析测试部、科技成果展厅,了解了盐湖所历史沿革、学科发展、科研支撑体系、园区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并深入盐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工程中心实验室调研了盐湖提锂、镁资源高值化利用、铬盐清洁生产等产业化项目进展情况。   在座谈会上,张涛听取了青海盐湖所副所长王永晏、西北高原所副所长陈世龙对两所的工作汇报。王永晏在报告中从组织机构、学科布局与研究方向、历史贡献、“一三五”规划的实施、改革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盐湖所进行了介绍,并围绕盐湖锂、钾等资源开发情况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汇报。随后,谢铭就西北研究院成立以来取得成效、领导班子建设、支撑体系建设、科研整合、“一三五”规划、特色所(群)建设情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得到的支持进行了汇报。   张涛在讲话中首先感谢青海省委省政府和青海省科技厅长期以来对西宁两所的支持和帮助,对西宁两所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表示感谢。   张涛指出,院党组提出“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新的办院方针,是中央对科学院的要求,是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四个率先”要求下,中科院应作出更大的贡献。西部研究所要结合自身实际,重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新形势下,对新目标、新需求加强思考,做好分类改革和“一三五”规划的实施。希望西宁两所结合地方经济,根据白院长在院夏季党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研究定位,找准坐标,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泛第三极科学创新院建设等重大战略,抓住有利时机,找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切入点,建设成为真正有特色的研究所,为西部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座谈会由戴博伟主持,西宁两所领导班子成员,管理部门负责人、科研骨干参加了座谈。张涛一行参观科技展厅张涛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戴博伟主持座谈会 谢铭汇报工作  王永晏汇报工作陈世龙汇报工作张涛发表讲话  
    2017-09-15
首页上一页678910下一页尾页
查看更多
© 1997-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8号邮编:810008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16号青ICP备05000084号-1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