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简介

发布时间:2018-03-05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青海盐湖所)坐落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此地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四面环山、三川会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中国夏都”之美称。  
  青海盐湖所创建于1965年3月,在我国著名化学家柳大纲院士和著名地质学家袁见齐院士的带领下开始了柴达木聚宝盆的系列勘察与研究,迄今为止依然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盐湖研究的科研机构。青海盐湖所分别于1981和1997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无机化学、地球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专业,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地球化学三个理学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和化学工程一个工学硕士学位培养专业,以及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工程三个工程硕士学位培养专业,有化学、地质学两个专业的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青海盐湖所已经形成了盐湖地质学、盐湖地球化学、盐湖相化学与溶液化学、盐湖无机化学、盐湖分析化学、盐湖材料化学、盐湖化工等完备的学科体系。

  目前,青海盐湖所拥有中国科学院盐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盐湖盐矿资源绿色开发工程实验室、青海省盐湖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盐湖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湖数据中心等研究单元,拥有甘河中试基地、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文献情报与编辑部等重要支撑部门。青海盐湖所主办国内盐湖领域核心学术期刊《盐湖研究》,是青海省化学会的挂靠单位和理事长单位。

  青海盐湖所立足世界盐湖科学和技术前沿,面向国家对农业钾肥,以及锂、硼、镁等重要原材料高端产品的战略需求,面向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从事盐湖资源与化学、盐湖成因与演化,以及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等研究工作,200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的重大科技贡献包括:(1)基本完成了我国盐湖资源的调查与评价;(2)奠定了我国盐湖地质和盐湖化学的理论体系;(3)为青藏铁路成功跨越盐湖做出了基础性贡献;(4)奠定了我国钾肥工业的技术基础;(5)开创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的科学方法与成熟技术;(6)为我国企业首次在境外开发钾矿资源提供成套技术。

  建所以来,青海盐湖所造就了一批盐湖科技英才,先后有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截至2022年底,青海盐湖所共有在职职工253人,其中科技人员173人、科技支撑人员3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9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1人;有在学研究生129人(其中硕士生85人、博士生44人)、在站博士后3人。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等奖两项。

  近年来,青海盐湖所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比利时、俄罗斯、日本、印度、伊朗、蒙古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青海盐湖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青海盐湖所全体员工在继承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光荣传统的同时,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立足世界盐湖科学和技术前沿,以解决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与持续利用的重大科技问题为主攻方向,引领我国盐湖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针对制约国内外盐湖产业发展和盐类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展创新与集成,培养高端科技人才,推动盐湖产业的发展。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院党组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抓手,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根本,以建设一流盐湖科技队伍为核心,以盐湖科技的全球视野为导向,找准定位、突出特色,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当好国家队”“国家人,扛起国家事”“国家责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在我国盐湖科技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将青海盐湖所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从事盐湖科技的综合性研究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