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下午,应我所赖忠平研究员的邀请,中科院地环所曹军骥研究员来我所作了题为《大气碳气溶胶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并于报告后参观了我所光释光测年实验室。
曹军骥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粉尘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兼任国际空气与废弃物管理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亚洲气溶胶研究会执行委员、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SCIE期刊《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与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粉体技术》杂志编委。
曹老师在《大气碳气溶胶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中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碳气溶胶的组成、研究历史、研究尺度及科学意义。大气碳气溶胶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BC)及碳酸盐碳(CC), 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中最复杂的一种成分。近年来,由于对人体的危害、直接和间接的气候效应、影响降水酸度、改变平流层臭氧和对流层光化学烟雾、参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降低能见度、影响生态系统等,碳气溶胶研究成为国际大气气溶胶科学和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BC的直接辐射强迫超过甲烷,成为全球大气系统中仅次于CO2的增温组分;由于EC气溶胶是陆相有机碳输入到海洋碳池的一个重要途径,OC和EC也参与了全球碳循环而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BC被认为是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的驱动因子,对我国近年来南涝北旱的趋势有加速作用。最后曹老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今后该领域的几个主要前沿研究方向及其意义:1、城市大气OC, EC, BC变化特征 ;2、沙尘大气中OC, EC, CC变化特征;3、湖泊沉积物恢复的大气BC载荷变化历史,等等。
曹军骥研究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气碳气溶胶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大气化学、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古气溶胶循环与过去全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碳气溶胶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论证了气溶胶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的示踪作用,定量估算了沙尘碳酸盐的环境效应;在国内首次建立博物馆空气污染研究体系,等等。曹老师曾先后参与编写出版专著3部,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被SCI引用500余次,第一作者单篇引用达近80余次。获首届中国气溶胶研究青年科学家奖(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四届青年科学奖(2003)、并作为主要参加者2次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 2006)。曾在美国沙漠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从事了多年的合作研究。
盐湖资源与化学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