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从“学院派”转向“市场派”

发布时间:2015-05-18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8日 )   本报记者 赵永新

  “只有面向市场搞研发,路子才能越走越宽。”下海创业5年,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感触良多。

  早在2001年,年仅32岁的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就组建团队,研制国产芯片。经过多年努力,先后研制出龙芯1号、2号、3号等系列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简称CPU),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有脑无芯”的历史。2010年,中科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出资成立龙芯中科,进行技术成果产业化。作为龙芯总设计师的胡伟武,也开始了从“学院派”到“市场派”的转变。

  “技术研发难,把研发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大规模应用,也非常不易。”胡伟武说,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芯片研发起步太晚、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国际厂商控制了市场主导权,同时也因为“学院派”的技术研发与市场脱节严重。

  “以前我们在研究所里搞研发,追求的是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看的是芯片的技术指标是否国际领先,对于如何与市场对接、怎样满足用户需求考虑得太少了。”胡伟武坦言,搞研发是追求长板,但做企业、搞转化则要补齐短板。“与国外芯片相比,龙芯系列产品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技术指标,而在于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生态系统。芯片只是整机系统的一部分,必须与其它软硬件有机结合、实现无缝对接。”

  这几年,龙芯中科转变重心瞄准用户需求,与中下游软硬件企业紧密合作,着力搭建基于龙芯CPU的生态系统——

  他们与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合作,使主流Linux操作系统、搜狗输入法和360杀毒软件等成功应用于龙芯桌面产品,用户体验显著提高;

  他们与神通、达梦等数据库厂商和金蝶、东方通等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厂商合作,使龙芯3A四核/3B六核处理器在我国体积最小的自主知识产权计算机“曙光龙腾L200”上大显身手……

  通过与中下游企业的紧密结合,目前基于龙芯CPU的生态圈已初具雏形,龙芯系列CPU开始在装备、电力、石油、机关办公、网络安全和金融等行业应用逐渐发力。“我们去年的销量达到30多万片,今年预计还要翻几番,实现盈利没有问题。”据胡伟武介绍,龙芯中科去年下半年得到商业基金公司鼎晖的投资,“这说明龙芯中科已经摆脱政府扶持的拐棍、能够在市场的大海中畅游了。”

  转化应用的过程中,龙芯CPU的性能也不断得到优化,龙芯中科在技术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理论创新。“我们这几年发的论文水平大幅提高,许多国际同行主动邀请我们去演讲、交流。实践中的技术创新才是高水平的创新。”胡伟武说,“龙芯的研发转化之路说明,技术创新只有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