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人才梯队须合理设计和规划

发布时间:2012-11-19
作者:史俊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5
 
10月30日,广州市委组织部解读《关于推进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意见》时透露,今起5年内,广州将实现“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约2000名,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约320万名,并初步建成辐射华南、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人才港’”。(10月31日《南方都市报》)
 
此消息一出,便有网友指出广州“急功近利”。无独有偶,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辽宁对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单位,给予500万元的奖励。
 
对比两则新闻,不难看出,对高端人才的渴求不是个别地区的专利,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营造“人才眼球效应”,各地都不惜拿出重金和丰厚的物质条件,试图引起稀缺高端人才的注意,进而提升本地的人才实力和美誉度。同时各地也在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
 
然而,上述事件和媒体频频爆出硕士、博士难找工作的新闻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方面是对人才的渴求,一方面是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深究原因,不难看出,我国在人才建设这条路上已经走入歧途。一个正常的人才梯队应该是这样的:院士及各类学者是领军型人才,博士、硕士是研究型人才,本科是管理型人才,大专、中专是技术型人才。
 
然而,眼下的事实却是,领军型人才炙手可热,扩招后的博士、硕士乃至本科生,不能被真正有需求的单位选中,成为被冷落的对象。
 
而对于有大量需求的技术类大中专人才,因为社会上普遍“本科以上学历”的招聘门槛,其人数一年比一年少。这直接导致技术工种变成不少人艳羡的“香饽饽”,但是,大批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却难以胜任这类工作。
 
因此,从中国目前及今后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培养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人才,才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终极目标。
 
仅用巨额的金钱堆不出我们需要的人才,单靠丰厚的物质,引进来的也许只是一纸文凭。
 
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人才梯队需要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更需要全社会放下所谓的门槛,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各层次人才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好一份工作,获得相同的尊重,才是人才发展的正道。
 
《中国科学报》 (2012-11-05 A1 要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