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马海州研究员钾盐科研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钱荣毅教授的地球物理勘查科研团队在囊谦盆地开展了地震地球物理勘查工作,采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于高原复杂环境的无人机遥控震源地震探测新技术,对囊谦盆地蒸发岩矿床开展系统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并取得进展,初步查明了勘查区蒸发岩的空间展布和规模,为该成盐带成盐成钾特征和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本次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对于该成盐带成盐成钾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是立国之本。钾盐是“粮食的粮食”,而我国耕地大范围缺钾,是我国七种大宗紧缺矿产之一。我国钾盐资源探明储量极为有限,特别是缺少大型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开展我国钾盐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研究,创新钾盐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与方法,为发现新的钾盐资源基地提供科学依据,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已有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特提斯构造域含盐盆地是突破我国大型固体钾盐矿床找矿的重点区域。其中囊谦-可可西里陆相成盐带是我国重要的成钾远景区域之一,青海盐湖所在这一区域已开展多年的钾盐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
钾盐和钠盐具有共生关系。囊谦盆地富含“藏红盐”资源,已有的钻孔资料显示该区石盐层累计厚度达八十米,且尚未穿透该区盐系地层。青海省囊谦县具有丰富的氯化钠资源等,其传统手工藏红盐制盐技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诞生于农业文明中的手工业瑰宝,传承至今难能可贵。藏红盐作为一种独特文化载体和符号有着巨大开发潜力,将藏红盐开发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发展藏区特色经济,巩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成果,实现藏区社会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在囊谦盆地开展的蒸发岩矿床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对于分析囊谦藏红盐资源的开发潜力,评估盐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开展地球物理工作
遥控震源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