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熠杯”2021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世界航天十大新闻评选今日揭晓。“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等10件新闻入选2021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人类航天器首次成功穿越太阳日冕层”等10件新闻入选2021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航天报社主办、中国航天科工二院706所协办,评委会成员包括张履谦、龙乐豪、于本水、于登云、朱坤、杨宏等6位院士,以及航天领域知名专家和媒体人。
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又一个“超级航天年”,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达到创纪录的55次,再次位列世界第一。这一年,中国航天在宇航发射、星际探测、商业航天等方面屡创佳绩、亮点纷呈。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发射成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航天重大事件,有力推动了航天强国建设,受到世界瞩目。
2021年,世界航天发展也亮点颇多。“人类航天器首次成功穿越太阳日冕层”“美国机智号直升机首次在火星执行飞行任务”“史上功能最强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发射成功”等航天大事件广受关注。同时,“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入选年度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显示出中国航天在世界航天领域已占据重要地位。
由中国航天报社主办的中国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9届。《中国航天报》作为我国航天高科技领域的权威行业媒体,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21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
1。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技进展。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人类航天器首次实现在一次任务中完成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探测。
2。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天和核心舱。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访客”。9月17日,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首批航天员凯旋。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访客”,开始为期6个月的太空工作生活。
3。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发射成功
10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羲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羲和号”全称为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其搭载的太阳空间望远镜等科学载荷将开展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探测,推动我国空间技术与空间科学协同创新发展。
4。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中国航天年发射次数再创世界第一
12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迎来第400次发射。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飞”至今,长征火箭51年间实施了我国92.1%的航天发射任务,先后将700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为96.25%。在400次发射里,前三个“100次”分别用时37年、7年半和4年多,而最新的“100次”仅用时2年零9个月。
2021年,中国以全年航天发射次数55次再创纪录,超越美国51次,再次位列世界第一。在55次航天发射中,发射成功52次、失利3次。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48次,发射成功率达100%。
5。我国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
7月6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成为继美国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天链一号卫星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已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中低轨航天器运行、运载火箭发射等提供了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空间信息传输的重要枢纽,同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6。中国女航天员实现首次太空出舱
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于7月4日、8月20日圆满完成两次太空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于11月7日、12月27日,圆满完成两次太空出舱活动。
7。我国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演示验证项目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7月16日,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发展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可作为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子级,是航天航空技术的高度融合体。该项目的圆满成功,为我国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领域创新发展和自主可控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8。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公开亮相
2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随后,月球样品、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及资料在多地多项展览中和广大公众见面。目前,部分得到样品的科研机构开展了同位素定年、CT扫描、电子探针分析、能谱分析、离子探针分析等工作,在物理性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已获得初步成果。
9。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七A火箭成功发射
3月12日,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长七A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填补了我国高轨运载能力空白。该型火箭同时具备零倾角轨道、奔月轨道等高轨发射能力,是国内第一个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的捆绑火箭。
10。我国重型火箭220吨级发动机完成首台工程样机生产
9月23日,我国重型运载火箭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成功进行了首次半系统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前,重型运载火箭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完成首台工程样机生产,标志着该发动机关深阶段研制工作圆满完成。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性能和技术指标刷新了我国氢氧发动机的纪录,其研制能够填补我国氢氧发动机型谱和技术空白,并对诸多基础科学和工业领域有巨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2021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1。人类航天器首次成功穿越太阳日冕层
12月14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帕克号太阳探测器成功飞越太阳的高层大气,这是人类航天器第一次成功穿越太阳日冕层。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发射于2018年8月,计划7次飞掠金星,借助其引力助推来逐渐刷新轨道近日点纪录,最终于2024年12月到达距离太阳表面620万公里的范围内。4月28日,它从距离太阳表面1300万公里处飞过,首次穿越太阳大气。未来,该探测器将探测等离子体、磁场和波、高能粒子和尘埃,也会对日冕底部的偶极结构成像。
2。美国机智号直升机首次在火星执行飞行任务
2月19日,美国机智号火星直升机搭载毅力号火星车降落于火星表面。4月19日,机智号直升机完成火星首飞,成为首架在火星执行飞行任务的直升机。同月,毅力号火星车首次将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氧气。毅力号火星车作为最大的行星漫游车,将寻找火星古代生命的迹象,研究陨石坑地质结构,计划采集并保存几十个火星样本。这些样本可能最早于2031年由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开展的联合任务带回地球。
3。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人类航天器首次实现在一次任务中完成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探测。
4。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天和核心舱。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访客”。9月17日,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首批航天员凯旋。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访客”,开始为期6个月的太空工作生活。
5。史上功能最强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发射成功
12月25日,被誉为史上功能最强的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由欧空局的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作为美国、欧洲、加拿大航天部门联合研发的红外线观测用空间望远镜,其质量达6.2吨,主反射镜口径6.5米,面积为哈勃空间望远镜的5倍以上。该望远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大爆炸理论的残余红外线证据,即观测今天可见宇宙的初期状态。该项目最初预算仅5亿美元,原计划2005年升空,但由于研制难度高、项目管理复杂、航天部门预算削减等因素,导致发射一再推迟,目前成本已接近100亿美元。
6。太空旅游进入“平民”时代
2021年,全球太空旅游业取得新突破。7月11日,英国维珍银河航天公司老板布兰森及另外3名乘客搭乘白骑士2号/太空船2号亚轨道空天飞机,在太空边缘体验了失重的感觉。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亚轨道火箭分别于7月20日、10月13日、12月11日完成3次载人飞行,共运送14人升空,其中90岁老演员威廉·沙特纳成为有史以来登上太空的最年长者。9月15日,美国载人龙飞船将4名游客送入太空,这是太空旅游史上首个全平民团队。12月8日,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乘坐俄罗斯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为期12天的太空之旅。
7。世界首个行星防御测试航天器发射
11月24日,美国成功发射世界首个行星防御测试航天器“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探测器”,计划在2022年10月2日进行小行星撞击试验,目标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届时该探测器将瞄准其中较小的小行星进行撞击,期待改变其运行轨道和速度。美国宇航局表示,撞击试验将不会造成小行星与地球碰撞的危险。该探测器还是首个使用柔性展开太阳能电池翼的深空探测器,其携带的光学导航相机负责发现目标小行星并自主导航飞行,这也是在深空探测中首次应用。
8。中俄将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3月9日,中俄签署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就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营等事宜进行合作,并于6月发布了月球研究基地的路线图和合作伙伴指南。自2021年起,该项目建设共分为“勘、建、用”3个阶段,时间跨度达15年,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于2035年建成。据悉,未来双方可能就建立全自动月球科技基地及载人登月开展合作。目前,包括欧空局在内的多个国际航天组织正在探讨加入该项目。
9。美“露西号”升空开启12年小行星探测之旅
美国宇航局研制的露西号小行星探测器于10月16日成功发射,将在12年内飞越1颗主带小行星以及在与木星相同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7颗特洛伊小行星。这将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对特洛伊小行星群开展探测,它还有望创造一次任务探测8颗小行星的数量纪录,有关研究可能为破译太阳系历史以及所有太阳系行星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提供重要线索。不过,露西号探测器升空后不久,由于其太阳能电池板的展开和锁定出现问题,可能为任务顺利开展埋下隐患。
10。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成功入轨开展火星探测任务
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于2月9日进入火星轨道,标志着阿联酋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将航天器送达火星轨道的国家(组织)。未来,希望号探测器将对火星的大气进行1个完整火星年(687天)的分析,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内近距离研究火星大气。7月,希望号探测器捕捉到迄今为止最详尽的火星离散极光细节。
来源:中国航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