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南京站找寻科学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4-06-12

  6月8日,“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南京站)在南京科技馆闭幕。短短两周的时间,共接待观展人员约23000人。驻南京高校师生、部队官兵、省级学会科技工作者等均前往观看。

  展览展出了钱学森、华罗庚、袁隆平等近700位中国当代科学家的手稿和书信资料,不少江苏本土科学家的珍贵旧照首次公开。拄着拐杖的8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王德滋在现场发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郭令智,这是我的老师,今年南京大学刚给他庆祝过百年华诞”,他又指着另一幅照片兴奋地说“潘菽,南京大学的老校长,我当年的文凭就是他亲笔签发的。”

  展览一角,一封字迹清秀的家信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紧挨着信的是一幅老照片,照片上的女子从容一笑,侧影动人,信便是出自她手。说起她,来头可不小,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妻——何泽慧,其首次发现铀核“四分裂”现象,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家信中的内容令人忍俊不禁又肃然起敬——“大姐,昨天寄你一信,大概和此信同时收到。你不要骂我浪费邮票……她们急得双脚跳,我也只能陪她们急。有许多人要回国,要去问大使馆借钱,不知行不行。国内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坏,我们也许立刻都要回国也未可知,我学的弹道学,也许兵公署就要来电报,请我回去服务,不是说中国兵发炮发不准,这炮放不准吗,其实只要我一弄,一定百发百中,她们不早些请我,不然日本兵早已退还三岛了。”

  展览的入口处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份与众不同的合同吸引了参观者。合同上的字迹稚嫩工整,签于1999年。“甲方每日下午5:30以前到家。迟到1小时罚款10元。如一周内都准时回家,奖励啤酒2罐或1瓶。每日晚上一杯葡萄酒,表现好加一罐啤酒;每晚12点前必须睡觉。乙方保证好好学习,热爱劳动,增强独立能力。” 合同中的“甲方”是中国核动力事业奠基人之一的彭士禄,“乙方”则是他的外孙彭瑶。讲解员解释,当时彭士禄已74岁高龄,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每天早出晚归,彭瑶很少见到外公,便和他签下了这份合约。

  “一片鱼鳞能画得如此精细。”“这画出来的昆虫怎么比照片还逼真。”不少参观者对展览展出的野外考察标本图啧啧称赞。昆虫分类学家周尧手绘的车蝗标本图,就像是在现实中用显微镜放大的,其比例、细节分毫不差;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笔下的植物标本灵动传神,仿佛带有自然的芬芳。不少科学家的笔记也令人震撼。“那时候环境比较艰苦,纸比较缺,科学家在一张纸上能记上好些东西,内容虽然显得拥挤但是记录却非常认真精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和他的家人、学生也亲临展览现场观看自己的平旧迹资料,学生被赵其国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为科学奋斗终生的情怀所感动。

  “比起当时科学家的苦中作乐、学术为先的高尚品质,现下的学术环境则显得较为浮躁。”王德滋说:“现在不少学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五花八门的大学排行榜就印证了这一点,这些排行榜对大学校长也是一种压力。而且现在的排行主要依据SCI论文发表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与奉献,这样的科学评价体系不改变,就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