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首届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系列巡展在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副秘书长曹效业主持开幕式。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众多社区公众,以及科学院内外的众多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和科技爱好者共计400余人,出席开幕现场并一同参观了展览。
李静海在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中国科学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一直秉承“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为使命,承担着很多重大任务。近年来我院广大工作者紧紧围绕我国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开拓进取,日益创新。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重要进展,新的中微子振荡、载人航天工程、感知声学系统与蛟龙探测等大项目得到社会的关注;纳米绿色因素、室内空气净化等绿色成果的转化正在惠及人们的生活。科学普及是我院承担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以科技创新年度巡展,普及我国的研究成果为主线,兼顾科学精神。本次展览涉及前沿科学成果、大科技项目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等3大类20余项,展示了国家科技大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得者的精神风貌。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加强科学与公众的紧密联系,吸引更多的社会观众,关注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创新工作,支持中国科学院的事业的发展。
李静海强调,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为科学的一体两翼,缺一不可。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面向社会、惠及大众,才能真正实现其科学价值。科技创新年度巡展是我们开展传播工作做的第一次尝试,对于探索科技创新成果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展览所展示的,是在全院范围内遴选出来的、在近1-2年产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 ,重点是以“新的中微子振荡”为代表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以“嫦娥工程”、“声学系统助力蛟龙探海”等为代表的若干重大科技工程进展,以“绿色农业”、“纳米绿色印刷”等为代表的系列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应用成果,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建设与研究的重要进展,以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2000-2011)”、“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3-2011)”科学群体介绍,试图通过科技人、科技成果的展示,让广大社会公众了解中国科学院的最新进展,吸引广大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中国科学院,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本次展览的特点,一是全部成果都以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但几乎全都是国际合作和群体创新的结果;二是所有成果和重要进展,都是近年产出,但又都是长期科研积累的结果;三是关注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比如震动科学界的“新的中微子振荡”成果有很好的展示,但同时特别关注与百姓生活和健康休戚相关的科技热点和科技转化与应用成果,比如PM2.5监测与研究进展、绿色农业科技系列和食品安全等等主题,都是公众关注视野中的热点;四是所有参展项目,都是科技工作者自己中意的成果或进展,是由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组织的、集科学前沿介绍与科普知识传播于一体的展览。希望通过每年一度的科技成果展,促进中国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紧密关联,促进中国科学院更好地实施“创新2020”,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并激励全院科技人员为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做出更多更好的成就。
此外,主办单位配合成果展示,还组织了系列科学报告和科普讲座。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在多功能厅做题为“神奇的中微子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专题报告,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往聆听。该展览的网络展同步在“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gb/special/innovationexpo/index.html)等网站推出。围绕成果展所涉及项目的系列视频和影视播放也将同步进行。
本次展览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联合承办,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将从9月14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结束(开放时间上午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