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家科学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2-06-12
6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应邀做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人讲坛”,向社会公众介绍中国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的前沿研究进展,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等社会各界公众听取了讲座。
解焱在报告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的生态危机状况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已经大大降低,到了不保护不行的状况,国家需要设立生态底线确保我国最低限生态服务功能。对这样的底线需要建立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组成网络实施保护管理,但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非常低并参差不齐,因为存在诸多管理体制、法律地位、缺乏系统规划、缺乏经费和社会化支持等问题,要解决其中大部分问题,就需要一部良好的立法。通过法律进一步明确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公益事业地位,将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确保管理机构的人员工资和运作经费,同时确保管理机构有权力限制受当地政府支持的非法开发活动,并妥善解决因建立保护地而影响到的社区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机制,其中尤其要将监督权从管理权中分离出来,并结合独立评估和群众监督机制,确保监督的客观和有力。最后,解焱探讨了自然保护立法的前景。
解焱老师的演讲既有来自科考一线的鲜活案例,又有来自一线专家的深入思考,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大家在互动交流环节中踊跃提问,不断与专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立法应该促进保护区与非保护区的和谐统一,自然保护地立法会不会导致保护地孤岛化和生态环境片段化?”、“如果设立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性质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事业单位,那么是否属于政府机构的性质,会不会继续形成管理机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局面?新设立的管理机构权力腐败是否会导致自然保护地受到破坏?群众监督如何实现?”……解焱老师结合自身的思考和“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的研究进展与公众进行了开放积极的交流探讨。
本次讲座是国家科学图书馆在第41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推出的公众环保科普活动,通过“科学人讲台”的公共传播平台功能,让中国科学院的一线专家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传播最新科学研究前沿进展,让公众更多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