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察尔汗深水盐田忆——盐角儿六首(房春晖)

发布时间:2025-07-16  |  作者:房春晖  

作为盐湖人,自然喜欢厚重的咸味。宋朝教坊家人在市场上购买食盐时,在包盐的纸角中意外发现了一张曲谱。这个人将曲谱记录了下来,并将其命名为“盐角儿”。盐角儿词牌格律为双调五十字,全词同韵,前段六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后来,欧阳修等也曾为此曲牌填写过词。今年是青海盐湖所建所六十周年大庆,谨以“盐角儿”为词牌名填词“察尔汗深水盐田忆”六首作为华诞礼物表示庆贺,并献给曾经出野外参加工作的所有无名英雄们。

盐壳地貌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千米,湖水面积约占25~5%(富水期~枯水期),而盐壳面积约占75~95%。察尔汗盐壳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盐风化地貌。盐壳底下的晶间卤水随着降水渗入岩石孔隙中,向岩石背风面运动并在干燥的背风面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形成坑坑洼洼的风化穴。有的如犬牙交错,有的像刀山剑林,坚硬无比,可伤脚踝。踩平凹凸,便是万丈盐桥;踏平坎坷,方能平湖镜月。我们野外工作站就建在大盐壳上。遂填写《盐角儿·盐壳地貌》词一首,以作为本文开头。

《盐角儿·盐壳地貌》

盐锋虎啸,朔风雷啸,兆年痕老。

晶棱割履,层纹蚀月,硌伤天道。

似刀山,如霜堡,坚难撼、登之孤傲。

叹天地、谁持砧玉?磨此大荒鳞爪。

(注:兆年痕老——指第四纪以来盐湖沉积史;晶棱割履——描述盐壳锐利棱角;层纹蚀月——盐层沉积纹如月相更迭;硌伤天道——石岩与温度和压力之间相互作用等自然法则;砧——指捶或砸东西时垫底,喻盐壳上不仅支撑着长达32公里的万丈盐壳,公路和铁路穿行而过;而且支撑着约100平方千米的深水盐田;大荒——即洪荒,出自《山海经·海内北经》:“洪荒者,无治之谓也”。指混沌蒙昧的状态。在洪荒世界中,有三族,龙,凤凰和麒麟。龙族以九趾祖龙为首,据无尽海域,乃天地鳞甲之首,万兽朝苍。)

深水盐田颂

我国钾资源十分缺乏,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缺钾是国家自然资源配置的严重缺陷,将长期受制于人,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钾肥工业从零起步。改革开放后,随着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我国钾肥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国产钾肥市场占有率太低,进口钾肥价格不断飞涨。1983年以前,国内普遍采用不足30厘米厚度浅水盐田进行滩嗮制取光卤石,结晶层厚度小,产量低,满足不了采盐机机械化开采需求,曾经是制约我国钾肥产量的瓶颈问题。因此,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应,深水盐田应运而生。即加大盐田面积,加高加宽盐田堤坝,把卤水深度加深到1米以上,进行分级分区滩晒。深水盐田放大后,面积特大,往往以平方公里为单位。目前察尔汗深水盐田约100平方千米,从高处俯瞰如同“天空之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雪山。深水盐田作为古老工艺,非常适合建在大盐滩上进行超大规模蒸发浓缩,尤其是光卤石大面积大厚度结晶,以及适合采盐机机械化开采。这种工艺充分利用当地地理环境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资源,低碳低成本。另外水蒸气大规模排放,对大气无毒、无害、无污染。深水盐田,对于实现百万吨甚至五百万吨级氯化钾生产至关重要,功不可没。大盐田运行直接可用于指导大规模光卤石生产,另外积累极为丰富的石盐晶区、石盐+钾石盐共饱线、石盐+光卤石共饱线和共结点卤水的大量分析数据和大量当地气象及其太阳能数据。可是,有关深水盐田发表文章非常少,未申请任何专利,也未申请成果奖。于是,填写《盐角儿·深水盐田颂(变体)》一首,以示纪念。

《盐角儿·深水盐田颂(变体)》

钾源匮久,粮食待久,久依进口。

农兴产旺,需肥倍涨,掣肘如扼。

忆当年、从零索。

加高筑、功开新幕。

赖科技、深池巧构,光卤沉淀成岳。

观今日、盐田阔。

似天镜、彩光交错。

日光风烈,蒸发有序,结晶丰硕。

凭新能、无污浊。

此宏业、千秋灼灼。

看前路、钾肥有供,再铸伟功宏略。

相图赋

相图是描述察尔汗湖水和晶间卤水(液相)与盐壳(固相)在不同温度、压力组成下的平衡状态的热力学图表。它广泛应用于岩石学、矿物学、化学工程、湿法冶金、材料科学等领域。狭义相图聚焦描述凝聚态系统的组成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广义相图则涵盖平衡态下热力学变量的轨迹表达。古人云“相互图谋”,由"相"(表互相)与"图"(表谋划)复合构成,指相和图双方或多相与图多方通过相互作用达成目标的自发或强迫行为。因此在大千物质世界中,可以说相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在。察尔汗盐湖如达布逊和霍布逊等湖水以及与盐壳下晶间卤水接触干盐滩,宏观上讲包括一个气相、一个液相及其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固相。它的组分数、相数和温度、压力等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秘密全部隐含在相图中。一般用NaCl-KCl-MgCl2-水四元体系相图来描述水氯镁石结晶前各种物相的几何关系及其数量关系。如果沿着氯化钠、氯化钾、光卤石(KCl·MgCl2·6H2O)和水氯镁石(MgCl2·6H2O)四个相的饱和面做剖面图,可将正四面体图形简化为等边三角形投影图。对晶间卤水,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蒸发结晶路线图:先从氯化钠饱和面出发,在氯化钾结晶出现后沿着氯化钠+氯化钾共饱线前进,在光卤石出现后沿着氯化钠+光卤石共饱线前进,一直到水氯镁石析出,即到达了氯化钠+光卤石+水氯镁石共结点。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轻松计算各种物相的几何关系和数量关系,如蒸失水量、成卤量、析盐量甚至母液夹带量等等。巧用相图,学问很深,犹如魔方,变化多端。遂作《盐角儿·相图赋(变体)》一首,阐述相图及其意义。

《盐角儿·相图赋(变体)》

物华奇妙,

图形更妙,

理含深奥。

温压系相,平衡绘态,秘机藏窍。

矿岩间,研门道。

遵相律、物华新造。

观其尔、钾盐凝萃,图里玄机自晓。

四面体,形乖巧。

简化后、三角呈兆。

液相蒸腾,晶析循迹,饱和相交。

算量衡,知多少。

这学问,如参诀窍。

正凭借,前沿科技,开创未来航道。

野外工作队

1983年,青海盐湖所承担化工部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组建了刘铸唐为队长、张黑娃为书记、王振东为副队长、陈敬清为指导的超过三十多人野外工作队。经过一年多繁重筹备工作,如设计、立项、购置仪器、修建盐田、设备包装等等。1984年正月十六开赴察尔汗。由于当时察尔汗工地既无工作条件,也无生活条件,所有分析仪器、化学制剂、化工设备、实验台、帐篷及其活动房等都是从西宁运去的。因地制宜,白手起家,在深水盐田试验工地上筹建工艺室、分析室、仪器和计算机室、宿舍、会议室和厨房等。工地缺乏生活淡水,全靠青海钾肥厂无偿提供。粮食和蔬菜,去格尔木、德令哈或西宁购买。有时缺少食物时,依靠离工地不远处的空军驻地赠送。工作队粗分科研组和后勤组。科研组又细分大盐田运行组、分析组、蒸发组、气象组和渗漏组等,参加者有符挺进、王建中、马万潇、肖福全、赵仁忠、房春晖、罗志农、徐晓东、王萍、刘群柱、陈大贤。后勤组有王振东、刘庆福、寇师傅、冷如勤、郭跃明、梁建、何刚、胡文海、孙海云、杨新春、张建民、王文义、朱东方、张青海、青春、曾义以及邀请青海钾肥厂李晓松、刘星明等人参加,以及后来分配进所的李永华和张宝全。其中我、符挺进、李晓松和李永华主攻大盐田运行试验。当时大家都有经验积累,唯独我是新手,白天在大盐田进行工艺条件试验,晚上在工艺试验室里夜读Ricci著《The Phase Rule and Heterogeneous Equilibrium》、Findlay著《The Phase Rule and Its Applications》和算法及其编程、宋词小令等书籍。如今当时年轻人如“活雷锋”徐晓东、梁建和何大刚等已经全部退休,中年人如刘铸唐、张黑娃、王振东等已经谢世。其中不声不响的老黄牛张黑娃书记是个老寿星,活了100周岁。会计兼出纳的冷如勤老先生,账目清楚,分文不差。他仍然健在,已经快90岁了。当时野外补助费仅有0.25元,大家从不计较,团结一致,同甘共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缺氧的恶劣环境中日夜奋斗。遂作《盐角儿·野外工作队(变体)》一首,敬献给无私奉献的老先生和老同事们。

《盐角儿·野外工作队(变体)》

春风十里,上元灯里,征程开启。

铸唐领路,三十众志,察湖奔徙。

运玻仪,输粮米,艰辛遍、青唐迢递。

更缺水、三餐困顿,幸得钾厂相济。

老书记,如骐骥,险绝境、频留行迹。

励他人,无私奉献,共铸工艺勋绩。

忆昔时,今犹记。

故人半、多归尘世。 

最难忘、同经风雪,功业永镌青史。

(注:青唐——西宁。)

珍珠盐

珍珠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形成于干旱气候带的盐湖或盐田岸边中,氯化钠饱和卤水经过蒸发浓缩和风力作用,即在风浪的不断冲刷下,逐渐翻滚形成球状的盐粒‌‌。经过长期仔细观察,在大盐田的风口浪尖,柴达木盆地的达布逊盐湖和阿萨勒湖的风口浪尖,风向推动波浪,波浪无数次翻滚形成了珍珠盐。珍珠盐主要组分是氯化钠,属于结晶度较差的氯化钠晶体。它在实验室很难得到球状的珍珠盐。

《盐角儿·珍珠盐》

风揉浪跳,涛搓玉跳,波催风闹。

霜华凝面,盐晶藏窍,玉湖含俏。

骨坚牢,衣球妙。

昆仑雪,化琼瑰料。

问谁收,湖海星料?天公巧捶盐宝!

盐湖精神赞

察尔汗盐湖是荒芜与宝藏并存之地。在那片看似苍茫寂寥的地方,却有着不屈的精神在闪耀。《盐角儿·盐湖精神赞(二首)》便将这伟大的精神呈现于我们眼前。词中所颂扬的正是在盐湖恶劣环境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科研人员和行政后勤工作者。他们如斗士般无畏盐霾,不惧冻土,以铮铮铁骨挑战荒芜。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痕迹,青丝熬成鹤发。他们用斗志、汗水与心血,唤醒了沉睡的盐湖。让我国钾肥工业从零起步,产量一跃进入百万吨级。

《盐角儿·盐湖精神赞(二首)》

(一)

盐霾漫斗,宵研泰斗,志凝霜厚。

千秋盐泽,丹心化雪,战荒盐骤。

冻土融、铮铮胄。

任缺氧、肩山扛负。

看盐簇、钾光耀处,汗简铭功盈牖。

(二)

同天奋斗,同心奋斗,志凌云岫。

六旬霜刃,英魂化碧,韵萦苍阜。

鹤发抚、青丝瘦。

喜银岳、辉腾霄透。

念察尔、春雷裂宇,襟抱长昭霄宙。

    (注:宵研泰斗——张彭熹、高世扬和朱清时院士等都是加夜班奋斗出来的;铮铮胄(zhòu)——象征坚韧勇武的精神风貌‌;肩山扛负——当时除了柴油柱流泵外,几乎全部用洋镐和铁锨等;盈牖(yǒu)——喻晨光充满窗户;云岫(xiù)——山岩洞,云雾缭绕的峰峦:苍阜——青色山丘。)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地址:西宁市新宁路18号 邮编:810008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16号 青ICP备05000084号-1